![]() |
一、《證券市場透明度與價格發現效率關系研究》
結合我國滬深證券交易所交易前透明度機制改革的實踐,《證券市場透明度與價格發現效率關系研究》將交易前透明度進一步細分為兩種形式進行研究:一是限價訂單簿透明度,主要從限價訂單簿透明度提高后限價訂單簿的信息含量(即對價格發現的貢獻)與市場波動性,并從定價誤差和委托單不平衡角度研究了其對價格發現效率的影響;二是集合競價透明度,主要圍繞開盤集合競價透明度展開研究,從價格擬合度、價格同步性和委托單不平衡角度研究其對價格發現效率的影響。
二、《我國投資者情緒研究:度量、“誤定價”與公司投融資行為》
《我國投資者情緒研究:度量、“誤定價”與公司投融資行為》立足中國的制度背景與市場環境,深入探討投資者情緒度量及投資者情緒與資產價格、公司財務行為的關系。首先,本書將追溯投資者情緒的心理學基礎及發生作用的條件,進而闡明投資者情緒與股票價格及公司財務行為的內在聯系,從而為實證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其次,對投資者情緒實證研究最為關鍵也最具有爭議的因素——投資者情緒度量指標進行系統地回顧與評價,以便于實證研究中投資者情緒指標的選擇。在此基礎上,實證檢驗投資者情緒對股票橫截面收益的影響機制,以證明投資者情緒的確引起“資產誤定價”,最后考察投資者情緒與公司融資(以IPO為代表)、投資行為的關系。
三、《美聯儲金融消費者保護合規手冊》
美聯儲授權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翻譯的《美聯儲金融消費者保護合規手冊》,是一部較為全面、系統、規范的工作手冊,是美聯儲執行消費者合規監管方案時的重要參考。該手冊包括了18部消費者保護法規和民事權利法規,與金融機構業務活動直接相關,涉及存款、貸款、聯邦公平放貸、社區再投資法以及其他方面,基本涵蓋了存在消費者保護合規管理風險的主要內容和關鍵環節。手冊對每部法規首先進行法律解釋,說明法規出臺的背景、適用范圍、主要定義、例外或豁免情況等,然后陳述合規檢查的目的和具體流程,最后是一份詳細的檢查項目表。通過該手冊,美聯儲檢查人員及其他的聯邦儲備體系合規監管人員可以了解消費者合規監管方案中,與消費者合規法規相關的背景知識,以及執行消費者合規檢查時必須遵循的原則。必須指出的是,手冊固然很好,但是它的存在也并沒有避免次貸危機的發生,美國金融消費者保護有很多教訓值得吸取。
四、《期貨市場監管權配置研究:政府與交易所分權視角》
由于期貨市場的法律不完備性特征以及交易所存在著不完全監管激勵,政府有必要介入期貨市場監管。
政府介入期貨市場應遵循三條原則:交易所有足夠激勵的領域,讓交易所擁有全部監管權;交易所激勵不足的領域,政府首選在外部對交易施加影響,增加交易所的市場監管激勵;政府取代交易所直接行使市場監管職能的領域僅限于對交易所施加影響并不能取得預期效果,并且監管的全社會收益大于成本,即沒有其他選擇情況下的最后選擇。
五、《資產注入動機與盈余質量關系的研究》
著眼于中國的證券市場,《資產注入動機與盈余質量關系的研究》對與資產注入相關的證券市場制度安排、上市公司股權安排、轉軌經濟與新興市場特征、股權分置改革、證券市場上的明線標準以及證券市場的監管六個方面的制度背景做了較深入的分析和討論。在制度背景分析的基礎之上,本書結合交易成本理論與委托代理理論,首先對資產注入的動機以及資產注入對上市公司盈余質量的影響進行了總體考察。本書認為:在中國的制度背景下,大股東進行資產注入可能有“降低交易成本”、“掏空”以及“對上市公司進行盈余操縱”三個方面的動機。在上述三種動機中,“降低交易成本”動機下的資產注入將會對上市公司的盈余質量產生積極的影響,而“掏空”和“對上市公司進行盈余操縱”動機下的資產注入則會對上市公司的盈余質量產生負面的影響。同時,由于股權分置改革可能會對大股東的行為產生影響,因此,股權分置改革前后大股東資產注入的動機及其對盈余質量的影響可能也存在差異。其次,本書認為大股東的產業整合動機、上市公司的達標動機、大股東規避監管動機也可能會對資產注入的動機以及資產注入與上市公司盈余質量的關系產生影響。